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三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讲述:投身乡村振兴是种什么体验?

原标题:三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讲述:(引题)投身乡村振兴是种什么体验?(主题)文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汤君妍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们有的忙着奔波求职,有的准备进一步深造,也有一群毕业生准备投身到乡

原标题:三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讲述:(引题)

投身乡村振兴是种什么体验?(主题)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汤君妍

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们有的忙着奔波求职,有的准备进一步深造,也有一群毕业生准备投身到乡村的广阔天地,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2021年,广东启动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优秀毕业生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地市以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开展2至3年志愿服务,计划用4年时间招募1万名省内外高校毕业生,为基层引流“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去年有超过7500名毕业生报名,92.6%为党员、团员,其中报名的党员超过1000人。

参加乡村振兴计划是种怎样的体验?你是否对此充满好奇呢?三位参加这个项目活动的大学生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广州大学 郑妙鸾

既是“闲不住”的志愿者

又是县里年轻的人大代表

“我是首届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也是惠来县人大代表,曾经参加过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专项,如今在家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毕业于广州大学的郑妙鸾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谈起志愿服务的经历,她感到很自豪,也很满足。

在去年惠来县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由于平日里积极为乡亲们奔波服务的表现,以及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郑妙鸾被提名为人大代表,获得老乡们的一致认可,成功当选。

“当时我刚刚结束了‘一校一社工’专项的服务,这个经历让我发现想要真正让乡村发生变化,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还需要经济上的振兴。”于是郑妙鸾决心回到惠来,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为人民发声;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和我之前参与的服务有很多不同,我也在其中开启了许多特别的人生体验。”为展现乡村农业发展成果,郑妙鸾学习了航拍技术,拍摄荔枝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等,将工作队重点工作内容制作成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投放宣传。

为乡村孩子提供更温暖的成长环境,她多方联系,为鳌江中学和鳌江澳下小学的孩子争取到一批爱心图书资源;她对接广州批发服装行业匿名爱心人士,为鳌江镇的学前龄儿童带来了1020套秋冬套装……她笑称“我就是闲不住,总想做点什么。”

成为人大代表后的第一件事,郑妙鸾对由来已久的乡村交通问题发起了挑战,“我们村没有交通指示标,也没有专门管理交通的部门,发生事故往往只能进一步报到县里,或者去村委会私了。”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乡亲意见,整理媒体报道,郑妙鸾总结出乡镇的交通安全隐患和交通管理不足。向省人大代表学习后,郑妙鸾写出了《关于建立健全乡镇交通安全工作体制的建议》,对改善当地交通环境提出了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明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等9条整改建议。

“我觉得参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做一件值得我们终身追忆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信踏上乡村振兴道路的同学们也会在志愿服务中拥有独特的收获!”郑妙鸾说。

暨南大学 陈轩毅

从记述者到行动者

他真正回到了家乡

陈轩毅来自暨南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返回家乡肇庆,成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一名志愿者。“在学校的时候,我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宣传部部长,曾经报道过许多师兄师姐做志愿服务的故事,组织过西部计划宣讲会,我也想像他们那样为社会奉献。”当初那个用文字展现志愿者风采的男孩,真正活成了自己笔下向往人物的模样。

“我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基层服务的,就像那句俗话说的那样‘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半年的服务经历中最让陈轩毅印象深刻的,是3月份肇庆金利镇发生的疫情。周末休假在家的他在凌晨4时突然接到了队长的紧急电话,所在的小镇发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原本睡眼惺忪的陈轩毅马上收拾东西,坐着一辆顺风车就回到了小镇。“当时封路了,我是在高速公路上转乘我们镇上的车才成功回去的。我还很担心不能进入封控区,无法执行自己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陈轩毅说。

这是小镇第一次发生疫情。陈轩毅在早上7时就到达核酸检测所在地,在队长的带领下和工作人员一起搭建起检测帐篷,规划排队路线,设置指示标志。一切本以为准备就绪,但面对着第一次接受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民众,他们还是力不从心。

如何让焦虑的群众有秩序地保持一米距离排队,又如何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扫码登记……这些都是问题。

“没有配备大喇叭,我们队长只能用嗓子喊,引导大家排好队。我就负责一个个地检查居民有没有扫码登记,用自己的手机帮老人家录入信息。”第一天检测,他们从早上忙到晚上10时,结束的时候,陈轩毅觉得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此后的20多天里,当地政府不断吸取工作经验,一步步完善防疫工作策略,陈轩毅也跟着队伍上门组织核酸检测,检查防疫措施,奔走在乡镇抗疫的第一线。

他们还到乡村里一家一户地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组织车辆载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去卫生所打疫苗。在这个过程中,陈轩毅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基层当中,看到了中国农村最为真实的一面:“人们很朴素,也很热情,但对信息的接收还是有一点滞后,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宣传;走过村里的路,看到乡亲们住的地方,让我真正意识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华南农业大学 林清坛

从受助者到志愿者

重回乡土服务基层

“我叫林清坛,从华农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做‘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志愿者,目前在汕尾的甲西镇政府帮镇扶村工作队工作。”林清坛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国家的资助下家庭成功脱贫,他本人也顺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他计划考家乡的公务员,回馈社会,服务人民。

而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则是他在基层服务迈出的第一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乡土间成长为一名清澈纯粹的青年,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又敢于抬头追逐蓝天白云间的梦想。

“汕尾经济没那么发达,包括甲西在内的陆丰三甲地区位置偏远、地方大、人口多,产业基础薄弱,更是地贫民穷,我们在这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挑战很大,压力也比较重。”

林清坛说,他成为志愿者以来,曾做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首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访慰问脱贫户,关注可能因病因学返贫的脱贫户,做好返贫监测和帮扶救助,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深入基层,通过问需于民的方式走访、调研、筛选,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乡镇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像是防疫抗疫、交通安全宣传、禁毒宣传、植树种草等。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林清坛看到了偏僻乡村中依然为生计苦苦挣扎的村民,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因为我以前也是贫困户,所以当我看到乡亲们陷入艰难境地时,我会向他们科普宣传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申请补贴。”另一方面,他发现乡镇工作比想象中更复杂繁重,也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者的不容易。

“有的村民是不太愿意透露自己家庭情况的,所以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定点帮扶上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技巧。”他会用方言拉近与老乡的距离,带上慰问品给老乡送温暖。

“我也特别感谢我们工作队的前辈,他们很照顾我,也教会了我很多工作技能。”林清坛形容,工作队就像温暖的家庭,他在其中一步步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服务者;他也形容“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就像一个“中转站”,为毕业生提供了磨炼自我的机会,“很多人毕业后或许会感到茫然,不妨尝试参加这个基层服务项目,在这里可以发现另一面的中国,也可以发现另一面的自己。”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