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宁波杭州湾新区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工作人员分发爱心早餐。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前湾社工委提供天刚蒙蒙亮,深秋的清晨寒意袭人。在宁波杭州湾新区,金源大道与罗源路交叉口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亮起了灯。洗锅、淘米、煮粥……伴着缓缓升腾的热气和粥

工作人员分发爱心早餐。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前湾社工委提供

天刚蒙蒙亮,深秋的清晨寒意袭人。在宁波杭州湾新区,金源大道与罗源路交叉口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亮起了灯。洗锅、淘米、煮粥……伴着缓缓升腾的热气和粥香,屋内的志愿者们开始忙碌。

这间小小的屋子,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爱心粥屋”。

今年6月,由宁波杭州湾新区两新工委、方太集团等共同建设的“爱心粥屋”正式投入运营。几个月来,粥屋以爱的名义,日复一日的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米粥、包子等简易早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衍生志愿服务新功能:为群众提供咨询、登记、借伞、修理和失物招领等各类便民服务;免费提供手写书信、邮票、信封并帮忙寄递;开通线上“有声图书”;设置“爱心茶亭”……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截至目前,参与粥屋日常服务的登记志愿者超过了1000余人次,每名常驻志愿者日均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小时。成立以来,粥屋累计发放爱心早餐7600余份,依托粥屋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到50余场。作为一个志愿服务平台,粥屋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对一个城市功能尚不完善的产业新城来说,粥屋的价值又该如何评估?

一间粥屋

爱心烹制最美烟火味

工作人员认真准备早餐。

舀几勺热粥到快餐盒中,盖上盖,再装进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这套动作,29岁的胡甜甜每天要做差不多100次。

作为一名“常驻”志愿者,每天一大早,胡甜甜都会骑上电瓶车赶到粥屋,20多分钟的路程,风雨无阻。早餐发放这个活看似简单,可要坚持下来也没那么容易,胡甜甜一干就是5个月。

“你要说一点都不辛苦那是假的,可每次听到领早餐的环卫阿姨跟你说‘谢谢’,心里就暖暖的,感觉自己没有白忙活,挺骄傲。”胡甜甜说。

眼下,像胡甜甜这样来粥屋“打卡”的新区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中有企业白领、流水线工人、退休居民、在校学生。虽然职业、身份各不相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而这,也是爱心粥屋成立的“核心价值”。

“很多人都有一副为他人服务的热心肠,可是,通过什么平台为大家服务?怎么才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心灵慰藉、实现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载体。”坐在陈设洁净的“爱心厨房”里,粥屋发起人之一、宁波彩虹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国能说。

中等偏瘦身材,手部有些许残疾,讲起话来温声细语。在外闯荡多年的王国能,深知异乡打拼的孤独。回乡后,王国能一边创业,一边投身志愿服务。2019年秋天,王国能当上了刚刚成立的彩虹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这让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巧手坊、宁馨平安岗、守护雏鹰服务队……在王国能和服务中心小伙伴的努力下,多支来自基层的社区志愿服务队脱颖而出;疫情期间,冲在防疫最前线的,总有王国能和彩虹湾志愿者的身影。今年上半年,作为彩虹湾的一个落地项目,“爱心粥屋”开始建设,王国能又当仁不让地成了“当家人”,和大家一起发起爱心粥。

“粥屋要做出名堂,必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王国能的带领下,粥屋的物料有了,提供的服务多了,身处产业新城中心地段,粥屋特有的烟火味成了别样风景。相比其他项目,爱心粥屋有场地、有配套、有具体分工,很受一些服务经验为零的新志愿者欢迎,需求岗位一发布,几乎每次都是被“秒抢”!“好多人主动找上门来,打电话的有,发微信的有,大家的想法很简单,都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帮到别人的事,而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王国能说。

在工厂上班的徐庶大姐对此感受颇深。前阵子,轮到她值班的时候,有一位外地来的大妈满头大汗地找到粥屋,想问问充燃气的事情。“这块情况我也不熟。于是,我就东打听西打听,替她打了好多咨询电话,后来又手把手教会她怎么使用燃气卡,临走的时候,大妈向我千恩万谢。那种幸福和满足感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因为我也是外地人。”她感慨地说。

慢慢的,人群中出现了更多新面孔。69岁的贾素芹阿姨是个热心肠,不但经常帮街坊四邻缝缝补补,每周还会抽一两天时间来粥屋“值班”;在胡甜甜带动下,她身边好几位亲戚、朋友都成为了粥屋的“铁粉”;孩子们也没落下,暑假里,来自初级中学、滨海小学、世纪城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小候鸟”每天驻扎在这里,大家争着抢着要给粥屋志愿者帮忙……

一个平台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爱心粥屋。

有声图书、免费邮筒、爱心茶亭……随着粥屋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好创意不断涌现。小小一间粥屋,俨然成了汇聚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的大平台。

“名字还叫粥屋,但其实它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我们几个负责人经常会一起商量,看有没有什么新的‘项目’可以弄。”在王国能看来,粥屋不但是便民惠民的服务点,还可以成为志愿服务的枢纽站、展示城市文明的小窗口。“除了直接到粥屋参加义务劳动的志愿者,来自其他社区、企业的志愿服务团队也常常把活动的‘打卡点’设在这里。”王国能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记者了解到,粥屋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章程。例如,粥屋运营主体彩虹湾社会服务中心要定期制订工作计划,并分析总结当月粥屋的运营状况,提交至议事委员会;专业服务人员需要持证上岗;食材及原辅材料验收入库需要严格检视……大大小小的规定,总共有近100条。

“我们的原则就是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在前面,确保粥屋平稳运行,大家都能喝上放心粥。”王国能说。有重要的事情,就上“议事委员会”议一议。在王国能手机上,一个由新区两新工委、新区团工委、前湾社工委、方太、彩虹湾中心负责人等组成的微信群里不时有消息跳出来。

“粥屋服务对象量大面广,一件再小的事也可能变成大事。比方说早上除了免费粥,我们还提供包子,可这包子究竟是自己做,还是采购,我们一开始就拿不定主意。后来也是讨论了好久,最终决定用采购的模式。因为这样效率最高,成本也可控。”

人是最难管的。4个多月时间,过来登记服务的志愿者一下多了300多个。怎么把这些热忱满满的爱心力量统筹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对报名的志愿者我们几乎不设门槛,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提前7天提出申请,通过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王国能告诉记者,志愿服务光有热情不够,下一步,他们还考虑把学习培训纳入到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中,提升服务的专业度。

爱心资源不断汇聚,怎样做到经费收支的公开透明,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王国能告诉记者,在资金出入两端,他们都设置了严格的把关流程。“爱心粥屋接到的每笔爱心捐赠都要登记到专门账目,并开具收据或发票,同时建立严格的台账制度,财务专员每个月都要把收支表贴在粥屋醒目的地方,接受公众监督。”

“主食采购3863元、辅食配料482元、人工费用2200元……”在最近的一张公示表上,记者看到包括水电费在内的每一份收支都清楚罗列。“不管金额大小,我们要求每一笔钱都有依据,甚至包括谁送来了一箱矿泉水,都需要公示。”粥屋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一种模式

集聚更多资源服务更多群体

越来越多“能人巧匠”来粥屋服务。

爱心粥屋不是新鲜事。不过在杭州湾新区这样的产业新城运营“爱心粥屋”,却有着不一样的味道。

“新区城市功能板块刚刚起步,要把志愿服务平台搭建起来并运行好,必须依靠所有人的力量。”前湾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区“爱心粥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多元主体共建:政府牵头、企业兜底、社会组织管理维护……“正是这样的模式,让粥屋有了持续运行的底气,也有能力为更多人服务。”

工厂、写字楼星罗棋布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志愿服务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粥屋能在短时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厨电龙头企业方太集团功不可没。“建粥屋一方面是企业回馈社会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希望给企业孵化出的上千名志愿者找到实践平台。”方太集团工会主席董洁琼告诉记者,他们不但包下了粥屋的内部装修陈设,还免费提供爱心粥烹制所需的各种灶具、餐具,在经费和物料的配备上,也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相当于是给粥屋运营起个兜底作用,让志愿者们没有后顾之忧。”

不单单是方太集团,支撑粥屋运行的还有不少企业和单位。与粥屋一墙之隔的慈溪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免费水电,银行保安每天准时为志愿者开门;新区一家餐饮企业为粥屋提供油盐酱醋,每隔几天,老板总要来问问粥屋缺啥少啥了……

彩虹湾服务中心"巧手坊"的阿姨们赶制爱心小物件。

企业出钱,地方出力。前湾社工委以世纪城社区为基础,整合区域人力、物料和场地资源,扶植粥屋成长。作为项目“母体”,彩虹湾社会服务中心还将所辖各志愿团队资源嫁接到粥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粥屋不但成功运行了起来,还越做越大,不断衍生出新功能。

不仅是共建,还要共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粥屋最大的功能不再是爱心粥发放,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碎片化的志愿服务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志愿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湾社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成千上万在新区奋斗的外乡人来说,借助志愿服务,他们不但可以在粥屋帮助他人,还能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接纳和帮助。另一方面,不同于成熟的县(市、区),作为产业集聚区,新区很多城市功能还没有完善,基层治理力量也有待完备,而志愿服务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层治理功能的缺失。

“比如,对于这几年频发的高空坠物问题,单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效果并不明显,但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家反而容易接受。”该负责人介绍说,彩虹湾今年推出了一个守“户”雏鹰项目,通过志愿者上门给高层居民安装窗口限位器,给熊孩子们上了道“保险”。“几个月时间就安装了几百户,而且不少受益居民也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作为志愿服务的一个创新模式,粥屋有没有可能复制?“完全有可能,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联系我们。”该负责人表示,相比数量,他们更关注质量。“能不能集聚更多资源?能不能辐射到更多群体?志愿者过去方不方便?这些问题都需要全面考虑。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争取打造出一套成熟的、可供复制的志愿服务样本。”

【记者手记】

让志愿服务从幕后走到台前

志愿者大会。

从默默奉献到成为“网红”,爱心粥屋让我们看到了志愿服务是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的。

只有从幕后走到台前,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粥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丰富的服务内容,广泛的志愿群体,海量汇聚的爱心资源……爱心粥屋的开放与包容让人印象深刻。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参与的人多了,平台的价值观才能被更多人接受,志愿服务的正能量才能够辐射到更多群体,一座城市也才能因此集聚更多向上生长的力量,逐步形成与产业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文化品格,并且变得更有烟火气。

志愿服务从幕后走到台前,需要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志愿者往往不图物质回报,但他人的认可、社会的归属感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我们欣喜地看到,像爱心粥屋这样的创新公益载体不仅有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兜底,还拥有了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而这些正是志愿服务能够行稳致远的必要条件。

志愿服务不但是传承和弘扬“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还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补充。让志愿服务更好地从幕后走到台前,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也有待更多的探索。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