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探索 公益路径闯新天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关怀民生与回馈社会被越来越多的房企当作是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如果说,积极投身公益体现的是对社会公平的认知,那么,在近年来各项公益行动中,房企发挥出来的作用,则更显著地体现了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关怀民生与回馈社会被越来越多的房企当作是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如果说,积极投身公益体现的是对社会公平的认知,那么,在近年来各项公益行动中,房企发挥出来的作用,则更显著地体现了“效率”原则,将公益之心落到实处。公益,不仅是大灾大难中紧急救援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在平时的社区建设中,将幸福安居的理念融合贯穿,点滴之水汇聚成海。两相映照,公益行动为房企品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益长远化成企业价值取向
正如企业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公益行动也正在成为企业长远的规划。结合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房企在城市建设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将公益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幸福宜居”社区。房企在现实中也承担了不少非经营型业务这部分的公共事业,诸如社区的教育、医疗配套。据业内某知名地产商表示,房地产企业除了盖房子提供居所外,还要建一些配套的教育设施场所,有的还大大超出规划所规定的面积,这部分转移成为由消费者和发展商共同分摊的一部分,因为有些是不允许分摊到成本上去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房地产企业是用其他的方式来“捐赠”。
把公益当作一种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长远追求。投身公益事业并不带来直接的利润,但它对企业品牌的潜在促进力却是非同一般,不仅树立了房地产企业的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也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在舆论和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某专家表示,“如今我欣喜地发现,愈来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加入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国家保障房建设等,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更具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创新意识的标榜型企业,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已经不再是临时性的、偶尔的,而是趋于长期或周期性的。参与的形式也从最简单的捐助,发展到多方面、全方位的公益活动。”
绿色环保推进公益常态化
社会公益已愈来愈成为企业反哺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将公益行为常态化与机制化,已成为检验企业社会公民意识与行动力的重要标尺。在日常的公益行动中,绿色环保是诸多房企比较看重的内容之一。具体到房地产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万科为例,万科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购房者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新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全面实施的一年时间中,万科积极探索新标准的推进应用,建造更高标准的绿色建筑。2016年,万科绿色建筑认证面积2834万平米,其中绿色一二星2651.2万平米,绿色三星182.8万平米。例如,万科五龙山公园项目是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住宅项目。项目按照绿色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并严格根据设计进行运营使用,应用的技术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与运营管理六个方面。
此外,万科率先推进住宅标准化和产业进程化,通过结构体系的优化形成可自由分割的户内大空间,用工业化和干法作业的建造方式,提供室内产品化、模块化、安装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并采用穿插施工管理方式达到极致工期,保障建造质量的同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有效降低噪音。
“授人以渔”凸显成效
比起传统的捐赠,品牌房企的公益行为正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无论是推行志在百年的公益教育体系,还是通过培训输出技术、培养人才的精准扶贫,这些公益新路径的成效正在显现出来。
以恒大帮扶贵州省大方县为例,精准帮扶、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建立产业等“一条龙”措施,使得外界普遍认为,恒大集团不仅在宏观层面上证明了力量精准脱扶事业的有效性,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能惠及更多人、更大区域的新路子。
如今,恒大已经完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完成由原来单一的“房地产业”到“房地产+服务业”的转型。在其多元化版图中,健康服务于老人,旅游服务于少年儿童,金融的服务要全面,未来的恒大要围绕中国13亿人口,也是全世界1/4人口的需求提供服务,贡献价值。“饮水思源、回报,是民营企业应尽的责任。”许家印说,20年来恒大一直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累计为民生、扶贫、教育、环保、体育等慈善公益事业捐款100余次,超42亿元,并连续七年荣膺“中华慈善奖”。他表示,今年,恒大要继续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为促进和谐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与恒大类似的还有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建设。据了解,目前,华润希望小镇已建立了8个。华润建设希望小镇,就是通过环境改造,彻底改变农民的居住环境;通过产业帮扶,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塑农村治理结构,使希望小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华润希望小镇是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创新实践,是华润对“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的一项探索实践,也是华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模式探索。
公益平台建设再升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益平台建设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契机。科技改变了中国公益生态。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推动,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互联网,使得“指尖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人人可公益”。
多个平台引导人人参与公益
目前,公益平台可大致分成两大种类:线上公益平台和线下公益平台。
线下公益平台,主要是一些企业或组织机构为某一事件或社会某一需求而发起公益活动的机构或单位组织。它具有为公益活动无利益或无报酬的给予赞助和提供相应的服务的职能。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社会治安等等,这些相关的公益活动都需要依赖公益平台给予组织一定的人员、资金及相应的策略来开展并使得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而线上公益平台,主要是一些组织发起并通过网络手段而开展公益活动的公益性网站。这类的公益平台主要是结合传统的公益目标,利用各种方式,特别是时下网络交互特性,通过互联网、微博、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兴共享媒介,将各种公益需求、公益服务资源整合在这种共享平台中,使得各项公益项目和公益力量能直接、有效地转换和调配到公益需求个体上,建立渗透面广泛的公益信息交互平台。
多种公益平台的建设升级,为营造人人参与公益的氛围提供了便利。例如,房企通过地产开发过程中搭建的社区休闲会所、业主论坛等平台,教会人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自身做起,改变对公益事业的狭隘认知,通过逐步提高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隐患及灾难的发生。
有房企负责人提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公益氛围的几点建议,包括:房企的公益部门可以组织每一个社区业主熟悉自己的周边环境,开办环保讲座,教会大家如何保护社区周边河流、绿化带等,减少建筑、生活垃圾乱排乱放现象,这样城市排水通道不畅、导致雨季成灾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减小;可以在社区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健康知识讲座,教给大家如何注意交通、消防安全,如何预防各类疾病等,这样社区内外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能缩小;还应倡导节约和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比如在进行楼盘销售的过程中,多提倡大家用洗菜、洗澡水冲刷马桶、灌溉小区的绿化带等,这样城市供水紧张的情况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科技推动公益生态革新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不仅体现在让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移动支付通过科技将流程中的壁垒降到最低,人们在手机上,轻点指尖就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科技对公益的推动更表现在,科技驱动新型公益项目和新型公益组织。全球有很多机构全面系统地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触达需要的人群。
用连接的力量赋能公益行业,互联网公司、大型公募机构和草根、新型NGO的合作与融合,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一个行业只有各方互联才能形成生态。公益行业还要更深度地和全社会连接,不仅是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连接,更是从共同提升社会效率的角度去连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公益生态的发展,将会继续叠加国民财富增长和科技发展的两大浪潮,而且科技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会更大。
微公益不忘点滴关爱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
寓善于乐的“微公益”受欢迎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然而,正是这种点滴之善,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火了一段时间的“捐步走”运动为例,希望做公益却没有合适渠道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微信运动捐赠步数,由企业捐出,运动的同时就是做公益,这种方式受到大量网友的欢迎。
“晒步数做公益”是个形象的描述,而它的专业名字叫做微信“益行家”,是腾讯公益和微信运动合作推出的长期运动公益平台,定期精选公益项目,将参与用户的微信运动步数兑换公益基金进行捐助,让微信用户做运动的同时也能做公益。参与的方式很简单,只要关注“微信运动”,然后带上手机,迈开腿儿走出家门和办公室,就可以将我们自己在微信数据中统计的步数捐出去,从而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点滴温暖。譬如,一万五千步就相当于一个鸡蛋加一盒牛奶,可以为孩子加餐。
网友捐步数、腾讯搭建平台、企业匹配捐赠资金,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活动上线1个月的时间,网友捐赠步数就达到了376亿步,相当于绕地球563圈。
房企发起团体捐步活动
2017年4月2日,是联合国提出的国际自闭症关注日十周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关爱自闭症患者,碧桂园携手腾讯开启“碧桂园25周年·为爱同行”团体捐步活动,你捐步我出钱全民献爱心,向全社会呼吁:关注、帮助身边的自闭症患者,你的每一步,都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当天,碧桂园联动了73万人参与捐步活动。碧桂园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房产企业,在产业报国之余,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2014年,碧桂园设立“国强救治重症儿童基金”,专项救助接受医疗救治的贫困患儿。2017年,碧桂园呼吁发起自闭儿童基金,捐赠100万元善款积极支持艺术、体育等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的科学实验和推广,协助筹备自闭症专门学校,让自闭症儿童通过音乐建立起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学习打开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
创新案例
2016年10月17日,绿地集团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了无障碍环境研究项目的签约仪式,宣布“清华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研究”和“绿地无障碍通用设计指南”两个项目正式启动。绿地与清华将利用双方的优势,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举办科研、公益、培训与文化传播活动,推动全民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认识,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绿地集团方面表示,绿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创建了许多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树立了行业标杆,例如“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体系、“爱丽·乐居”室内精装人居体系、“未来·家”智慧健康人居体系、“百年宅”全生命周期住宅等。绿地希望通过对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产学研领域的支持,一方面推动无障碍公益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绿地技术和产品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房地产行业对舒适、安全、便捷的人居环境的认识。
记者观察
将公益与
行业资源相结合
更凸显常态效应
社会化、常态化公益模式,意味着做公益不再是捐款捐物等以投钱为主的单一形式,不仅仅是针对灾难事件的突发行动。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承担社会责任,而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境界、文化、品牌和战略也得到了提升。
对于房企而言,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公益事业,其特色主要建立在企业的资源优势上。房地产企业一方面要为更多的人提供宜居产品、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则要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从事或支持其他公益活动。如果每一个房企都将节能、绿色减排、环境多样性保护等细节视为己任,如果每一个房企都能时时存有公益之心,将践行责任、回馈社会的想法融入社区建设中,毫无疑问,将带来一轮新的改变。这些年房地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确付出不少努力。而房企在公众中也确实占据了很大的影响力,随着公益事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号召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并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的社会化公益模式,将为房企履行社会责任添加新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公益常态化不可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