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冕:赤子之情行善报恩,谦卑之心躬行践履
导语:2017年8月3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扶贫健康行—孙楠·重塑未来专项基金举办的迎楠而上圆梦行公益活动,在陕西省圆满落幕。《新周刊》创始人孙冕作为爱心大使,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玉
导语:2017年8月3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扶贫健康行—孙楠·重塑未来”专项基金举办的“迎楠而上”圆梦行公益活动,在陕西省圆满落幕。《新周刊》创始人孙冕作为爱心大使,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玉文、中国肢残人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建军、与著名歌手孙楠、主持人李霞一同赴延安、榆林、西安等地看望项目受助贫困肢残青少年,并于3日下午参与手术直播,老顽童孙冕的公益观和慈善行动感染了线上线下的观众。
“迎楠而上”圆梦行孙楠、孙冕、李霞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肢残人协会领导一行来到榆林横山特教学校探望孩子们
为了支持孙楠做好这次公益直播,孙冕从下飞机开始就一直忙于工作,我们抓住空隙,对他进行了“突击访问”,并有幸听取了孙冕对于公益事业和“重塑未来”的心得感悟。
贫困肢残青少年的身后是负重前行的整个家庭
“我的父亲曾是个残疾人,耳聋,小的时候邻居经常笑话他,叫他耳聋子,受到别人的歧视,所以我对贫困肢残青少年的痛苦理解的特别深。残障,不仅是身体障碍所带来的生活困难,更有因残障而造成的心理上的自卑和敏感。”孙冕向我们讲述起近些天在圆梦行的感想,他说的那份特别深的“理解”正与重塑未来的公益理念高度契合:不仅帮助青少年治疗身体残障,更要帮他们重塑心灵。
问及他对重塑未来的看法,孙冕感慨不已:“一直听说孙楠在做这样一个公益项目,来到了解后才知道他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中国有2400万残肢青少年,这意味着有2400万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被贫困和残障关上了门,重塑未来帮助他们打开了希望之窗,功德无量。”
赤子之情行善报恩,谦卑之心躬行践履
急公好义、心怀天下,这是孟子对“侠客”的定义,用在孙冕身上恰如其分。媒体人出身的孙冕身体里流淌着“不安分”的血液,他的经历就像一本武侠小说,而他本人就是武艺高强、天然率真的老顽童。创立《新周刊》、登顶珠峰、发起关爱抗战老兵计划、行走的力量、创建太阳live直播平台……他用行动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这个已经64岁的老顽童的认识。他更愿意定位自己为一名行者,正如他微博ID——行者孙冕。
八月的陕西,烈日炎炎,很多年轻人都顶不住这样的天气,孙冕却不辞辛苦和孙楠、李霞一同在西北山区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从从延安到榆林、从榆林到西安,每一个站点他都全身心的投入,陪同孩子们画画、探望贫困肢残儿童、坐在小板凳上和孩子的父母聊生活情况……
谈及本次圆梦行,孙冕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经过手术治疗的孩子,“看着他像个小兔子一样从众人面前跑过去,我非常感动,孩子是打心底的高兴,他不说感谢的话,他最好的表达就是在我们面前欢快地蹦跳,他知道我们也替他开心,那样的场景就是我们做公益最大的动力”。
“迎楠而上”圆梦行孙楠、孙冕、李霞和相关领导一行来到延安肢残儿童薛润薛旭姐弟家
从知道到做到,路上不缺同伴
2011年他去探访抗战老兵,当看到抗战老兵艰苦的生活状况时,孙冕久久不能平静。按他的话说:哭惨了!看到了,就放不下,一定要做。给老兵们提供生活困难补助、购置生活用品、送入老人院、大病救治、请保姆护工、修建墓碑、办丧事……孙冕和他组建的“无冕爱心”志愿团队一起用行动温暖了那些抗战老兵孤苦无依的晚年。
看见了,知道他们需要,就去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已经成为孙冕的本能反应。早年在重庆,一个残障儿童被烧伤,孙冕知道后马上托一个记者去探望,当时那个孩子的情况非常危险,如果不接受治疗就会失去生命。他当晚便将工资卡上的三万块打了过去,只给自己留下三千块生活费。假设易地而处,大多数人应该选择另一种捐款方案。
一个善良启迪另一个善良
他的举动感染了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孙冕说:“最终成功筹集到17万善款,帮那个孩子做了手术。慈善就得有人带头做,一个善良推动另一个善良,最终汇聚成巨大力量,改变绝望为希望。”他笑谈孙楠做公益:能量越大,责任越大,谁让他粉丝多呢。我们知道他说的是一个公众人物的责任与担当。
榆林横山特教学校作为爱心大使的孙冕与李霞,孙楠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幸运的吃到包有银币的饺子,并与大家高歌表演《鸿雁》
说到未来,孙冕讲到:“这次圆梦行手术现场有对姐弟,弟弟先做了手术已经可以跑跳,这次给她的姐姐做手术,姐姐告诉我‘等我治好了,长大也要做义工帮助更多的人’。听到这句话,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善心已经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她会感染更多人为了梦想——迎难而上!”
迎“楠”而上圆梦行作为爱心大使的孙冕与孙楠等嘉宾在医院探望肢残儿童
标志性的银发配着率真的笑容,还未走近,已经被他感染。自抵延安加入圆梦行活动伊始,孙老爷子便忙的不可开交。媒体人出身的他有多年公益活动经验,这次圆梦行,无论大事小情,他必全力以赴。虽然已过耳顺之年,工作起来那种投入的状态却不输给任何一个年轻人。那份发自内心对公益的使命感和执着,让这个“老顽童”永远笑的像赤子一样一派天然。
“迎楠而上”圆梦行榆林横山特教学校和孩子们一起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