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益项目能筹多少善款,越“催泪”筹款越多吗?你想错了
(原标题:一个公益项目能筹多少善款,越催泪筹款越多吗?你想错了)【编者按一个公益项目能吸引多少善款,最重要的是什么?催泪指数?感人指数?还是明星推广带动效应?最后分析所有因素后,得出的答案是透明度。6月13
(原标题:一个公益项目能筹多少善款,越“催泪”筹款越多吗?你想错了)
【编者按
一个公益项目能吸引多少善款,最重要的是什么?
催泪指数?感人指数?还是明星推广带动效应?
“最后分析所有因素后,得出的答案是透明度。”6月13日,在2017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表示,“捐赠人所表现出的热情与信心,是对项目透明与否最直接的反馈。”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也强调说,“有透明才有信任,互联网公益生态才得以生发。”
2017年恰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峰会披露,过去十年,腾讯公益平台累计捐款18.9亿元,1.1亿人次,参与QQ和微信捐步已达2.9亿人次,腾讯公益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腾讯将推出旨在进一步推动公益生态发展的“创益计划”, 首个重磅动作,便是首期将拿出20亿人民币总额的广告资源,助力全国的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提升公益创意传播能力。
有了互联网,中国公益发生了哪些改变?峰会现场,陈一丹表示,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最大推动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公益不再是一种道德的标杆,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透明、科技、连接”三个关键词正是中国互联网公益从零起步到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基因。
郭凯天首次披露了互联网公益十年“十大发现”,他指出“科技让人更慷慨”,“中国网民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慷慨和乐善好施,不仅仅是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更因为科技的力量,让互联网公益平台不断变得透明和可追溯,让人们的信任能有所依托。”
以下是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和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的演讲内容,关于互联网公益,我们有必要了解更多:
有了互联网,中国公益发生了哪些改变?
演讲者: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 陈一丹
对于互联网公益事业而言,过去十年仅仅是开篇。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阶段,我想结合腾讯公益十年的经验,谈谈我理解的中国互联网公益,那就是三个关键词:
一、透明、科技、连接
1、透明:透明产生信任
传统的公益模式存在信任的黑盒,根源是受助方、捐赠者、公益机构,三方没有办法建立连接,信息流通不畅。而互联网,能够将信息打通。从腾讯公益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通过构建透明体系赋能公益组织,引导公益组织主动进行项目信息披露、财务披露和成果披露等,使得公益项目获得更强的公众信任,提升筹款效果。对于捐赠者来说,从爱心捐助的那一刻开始,会不断得到反馈,得知资金的去向、项目的进展。透明使得公益参与者的身份重构,每一个捐赠者也是监督者,同时还可能是传播者、劝募者。
人与信息的连接产生透明,人与人的连接产生力量。有透明才有信任,互联网公益生态才得以生发。
2、科技:科技改变了中国公益生态
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最大推动,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公益不再是一种道德的标杆,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互联网,使得“指尖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真正实现“人人可公益”。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之一:让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
我们是在2007年确定建立网络捐款平台,从零起步,这个阶段我们费力最大的就是让公益的门槛越来越低,几乎零门槛,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从初期的点亮“爱心图标”,到后来的“指尖公益”,都是培养网民的公益习惯,发挥中国公益的潜力。
互联网产品都有快速迭代的特点。2014年,腾讯公益注入社交因子,推出基于社交网络的“一起捐”产品。同时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社交结合移动支付,腾讯公益平台获得了高速发展。
以前,人们了解到需要捐助的项目后,需要记录下受捐账号、到银行柜台、填写各种汇款单据,并且几乎看不到反馈。这个漫长的流程阻碍了人们心中的小小爱心的种子的生根发芽。移动支付通过科技将流程中的壁垒降到最低,人们在手机上,轻点指尖就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元钱、十元钱、万元钱都是捐助,都能够同等地得到快速的项目进度反馈。科技让再小的爱心都能落地生根并渐渐成长,为人们的善意找到释放的出口,汇集众人之力,一同带来改变。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之二:科技驱动新型公益项目和新型公益组织。
科技让公益行为在捐款捐物外有了更多的可能,除了在中国有我们熟悉的捐步数、捐声音等新型公益项目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普惠教育、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上,科技型公益项目已经做出典范,全球有很多机构全面系统地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触达需要的人群。这样的公益方式,为所有渴求学习的人带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大大提升了对教育平等化的促进能力。对这些新型公益组织而言,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是他们的关键能力。科技与公益组织的结合,产生的影响力,远胜于十年前。
此外,新的科技也在不断应用到新的公益项目中,保持互联网公益行业的活力和创新。例如,腾讯技术团队利用海量人脸检索技术,让AI助力政府和社会公益寻人,这项技术国际领先,且率先运用于公益。腾讯的鹰眼和麒麟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诈骗电话、识别伪基站,保护大家远离金融诈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化,AI及VR等新技术的应用让公益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时至今日,全球还有39亿人口未能上网,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未来,科技型公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科技为每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人打开一扇门,我们自己也是这些公益项目的受益者。这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人可公益、且人人都能受益。
3、连接:用连接的力量赋能公益行业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公益高速发展的得益于互联网公益平台将信息、个人、机构连接起来,将线上与线下连接起来。互联网公司、大型公募机构和草根、新型NGO的合作与融合,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所有参与到中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机构和个人的功劳。借此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之际,衷心感谢大家对中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塑造和贡献!
一个行业只有各方互联才能形成生态。在未来,这种连接会更加凸显,公益和互联网互相渗透,各公益组织形态融合加速。也将有可能出现新公益组织形态,在网络协作工具下,人人皆有可能是公益从事者。
公益行业还要更深度地和全社会连接,不仅仅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连接,更是从共同提升社会效率的角度去连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未来互联网公益将继续优化问题解决模型,如工程师逻辑,科学家逻辑,这些跨界的方法论进入互联网公益行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发挥更大效能。
二、互联网公益未来发展路径
未来公益生态的发展,将会继续叠加国民财富增长和科技发展的两大浪潮,而且科技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会更大。
我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公益,在于心智的运用、人机协同、保持组织形态和心态的开放。
1、心智:超过物质的力量
腾讯公益平台十年累计一共有24,000多个捐助项目,这些公益项目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些社会痛点,更重要的是社会心智的聚合和善意的扩散。
未来,制约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不侧重于钱和物质,而侧重于心智的运用。尤其是正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2、人机协同:为科技注入灵魂
未来,互联网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星际探索这些前沿科技将极大地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注意到,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如何避免科技的负面影响, 把握科技的演化方向,将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未来我们应让公益理念融入科技,人机协同,确保科技不会伤害到人类;让公益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互联网产品、每一个科技产品之中,帮助互联网、帮助科技实现更大价值;要将人性闪光的一面注入科技的灵魂,公益让科技更美好。
3、开放:组织形态和心态保持开放
公益各方的连接和开放,形成了正向政策、正向环境、正向合力。中国公益生态里,未来心态和眼界的开放依然非常重要,也是各方共赢的保障。
研究显示,在中国,77%的工作将受到自动化运作系统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有77%的岗位人员将会从事更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工作。未来的公益是不是可以更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比如说,我们去研究教育该怎样改革,我们去研究不同的社会痛点该怎样突破,为迎接新的时代变革做好准备。
谚语所言:独行快,众行远。过去十年,互联网公益的同行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自己卓有成效的努力。公益面前,我们都始终保持一颗对公有益的心。
让我们一起拥抱科技变革,推动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发展,立足全国,放眼国际,用科技力量结合善意,去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敢于伟大,让我们共迎未来。
一个公益项目能筹多少善款,最重要的是什么?
演讲者: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郭凯天
今年腾讯公益走过整整十年,有过很多尝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在座的很多支持和帮助。这十年走过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以科技连接信任,让每一个微小的善行更有力量。
我到现在一直记得,腾讯设立基金会时讨论,做基金会做什么?是要品牌还是要出名还是要让自己感觉好?当时给自己很简单纯朴一个要求,只需要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在腾讯基金会最初一年里就是捐钱捐钱,真的一步一步走,仅仅捐钱能解决问题不是腾讯最擅长做的,也不是这个社会最急迫的。走到今天,一步一步看到用互联网改变公益,用技术连接信任。在过去十年里可以看到数字翻得非常快,整个中国公益的生态样式都发生非常大变化。腾讯公益互联网平台有2万多个项目,捐赠8个多亿。
今天腾讯已经成为一个连接的公益平台,我们总结过去经验,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想在这和大家分享。今天代表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的小伙伴,从我们运营数据中找出十个发现。
第一个:互联网点燃公益
2008年汶川地震时,当时那件事非常揪心,技术研发同事连夜开发一个功能,打开QQ界面腾讯网所有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捐钱。当然制作之后第二天早上发布,短短几天内通过PC互联网筹到2300万资金,当时创造了互联网捐款的纪录。
正是这一次重大灾难事件,这次在互联网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在未来公益在社会创新、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上有着巨大潜力和能量,然后我们去投入。
还记得在2013年,我们基金会的小伙伴们在北京搞了一个小小的庆功发布会,通过我们努力腾讯公益平台上捐款额累计超过1个亿,从2008年到2013年5年时间2000余万人参与,我们非常欣喜互联网对中国公益的改变提供的方式,2014年中国公益互联网爆发式增长,2014年腾讯公益平台捐款量超过一个亿,前面5年达到一个亿,2014年一年达到一个亿,到2015年一年达到五个亿。
第二:98%捐款来自移动端
2014年又是移动互联网巨大发展时期,2014年之后,移动互联网捐款量快速上升,这个结果在微信包括“一起捐”这些产品打开之后,整个腾讯去年8亿多捐款额98%来自移动端,只有2%来自非移动端(包括PC)。
第三:科技让人更慷慨
刚才我们反复提到了2014年,那一年间,使用移动支付的网民从2亿增长到了4.7亿人。也就是从那时起,用户在摆脱了传统的汇款等形式后,网络小额捐款开始成为主流,单次捐款20元以下的捐赠,是爱心网民的主要选择。
但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开始提高了自己的捐款额度。
在2016年,100元-999元捐款比例突破了捐款总数的50%。越来越多的施善者,不再袖手旁观,也不再谨慎和犹豫。我想,中国网民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慷慨和乐善好施,不仅仅是出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更因为科技的力量,让互联网公益平台不断变得透明和可追溯,让人们的信任能有所依托,这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四:透明度决定筹款量
一个公益项目能吸引多少善款,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开始我们想催泪指数、感人指数还是明星推广带动效应,最后分析所有因素后,得出的答案是透明度。
这几年,腾讯公益持续在尝试构建一套透明的平台体系,让用户随时随地能看到善款的进展。在这一努力的背后,我们也在不断地引导公益机构,鼓励他们主动进行信息披露,不辜负每一位爱心网友的信任。
我们曾经对平台上几千个公益项目做过仔细的数据分析,把它们的筹款能力与进展反馈次数进行了对比。果不其然,反馈次数更多的公益项目,能更好地获得善款。捐赠人所表现出的热情与信心,是对项目透明与否最直接的反馈。
第五:互联网公益里小而美的项目还需要培育
从我们后台数据来看,整个捐款量包括这么多年累计18亿多的捐款,包括去年8亿多的捐款,二八规律还适用,20%的头部项目吸引80%的捐款。大的成熟的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得到更多的捐助。
在腾讯公益平台上,优质的公益项目能够得到较多的捐赠和成长。这也对广大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揭示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足够的关注,项目发起方需要积极提升项目质量并用好互联网平台。
同时,这样让我们认识到,腾讯也将在未来帮助更多公益组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让那80%的中小型与草根公益机构,让更多小而美的公益案例,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
我们的技术平台让更多小而美的产品,包括更多关注项目用户的精准定位做更多互动。
第六:70后、80后、90后捐赠习惯差异非常明显
不同代际的中国人,除了在消费观上有很大差别,面对公益是否同样存在代沟?
答案是“的确存在”。根据腾讯公益后台的大数据,从人数上看,不管在何种时间段,80后都是捐款的主力。
数据也显示了,由80后贡献的善款数额接近6亿元,占比超过45%,而70后与90后分列其后。
这证明了80后是最有爱心的人群?结论没这么简单。
我们同时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80前群体,每次捐款的金额其实都大于80后。80后虽然捐款人数、捐款总量都非常高,但平均到单次上却不如80前群体,80后的捐款习惯有明显的多次小额的特点。
可以说,“80后“是现代社会公益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而90后与00后由于还未完全具有经济来源,其捐款能力低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可能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第七:目前网络公益“催泪弹”仍然是主攻项目
这个有点遗憾,大灾难的、疾病的、催人泪下的、能打动人心的项目,是捐款额单位时间内筹集额最高的,反而环保类的、文化类的,这些项目在互联网里,因为项目周期长,单位时间筹款效率及捐款数额都不是太高,这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地方。
这也说明如果在环保项目,在长期的动物保护,保卫地球高大上公益项目,需要更耐心、更持球,不断让自己的平台自己的项目不断跟捐助者沟通,加大自己的效应。
第八:经济指标与捐赠指标基本成正比
我们知道,北上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地区中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
总参与人数前十名为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前十名省份总共占据了64%的总参与人次,其中广东独占鳌头,仅一省便贡献了接近20%的参与人次,成为捐款参与度最高的省份。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用户对于参与公益的热情以及帮助他人、自我实现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很可喜的征兆。
第九:捐赠人话语权越来越强
传统的公益行业中,公益项目的发起、筹款和执行,都由公益组织所主导。捐赠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有限,很难主动地表达意愿和声音。
因此,传统公益行业影响力呈现的是:少数公募基金会影响力最强,而广大的募捐参与者影响力较弱,双方也常常处于一种失联的状态。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机构与爱心网友的连接越来越便捷和透明。捐赠者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话语权,他们的意愿能够忠实地被倾听,也常常能给公益项目的执行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公益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反过来,捐赠人也能更直接地对公益项目进行监督。在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下,所有捐赠人都能够接触到项目进展、善款使用以及项目效果的情况,促使公益项目变得更加透明,也促使公益机构更健康、合规的运营,形成良性的循环。
第十:商业让公益更有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不仅是经济的增长,不仅是捐赠数额的增长,也看到众多的基金会,众多创立成功的企业家,企业本身爱心人士,中国公益基础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商业的参与不仅仅是我来捐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人士和企业管理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馈社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开始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
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成功企业家,都在以公司或个人名义成立公益基金会,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不吝财力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公益组织全职从事公益事业。同时,他们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将其他国家公益行业优秀经验引入中国。
可以说,在这些商业人士的努力下,国内涌现了一批专业、优秀的新兴公益组织,他们正在不断推动着公益慈善事业整体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今天在这跟大家分享这些发现,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在几个发现中,可以看到数据对比这个高那个低,但这里任何数据任何发现没有好坏、没有优劣。
作为公益来说,任何一项存款再小都是大家的付出,公益里任何付出任何数据都是很美好很幸福的数据。
今天能在这和大家一起发布分享这些数据,也代表腾讯公益这十年对各位的感谢,感谢各位过去帮助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走过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