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基金会的公益“四重奏”
231个公益项目、遍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益支出总额13 60亿元,这是老牛基金会自成立起至2018年6月底的成绩单。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老牛基金会教育立民族之本、环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会之本的使命
231个公益项目、遍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益支出总额13.60亿元,这是老牛基金会自成立起至2018年6月底的成绩单。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老牛基金会“教育立民族之本、环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会之本”的使命践行与慈善担当。
老牛基金会是由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前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携家人将其持有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于2004年底成立的基金会。自成立以来,老牛基金会以环境保护、文化教育、行业推动及扶贫救灾为主要公益方向,谱写了一曲“传承百年,守护未来”的四重奏。
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并重
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地球环境恶化了,那么人类的一切幸福就都会化为空谈。老牛基金会在这一点上感受尤深,因为其所在的内蒙古是一个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对他们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活生生的体验。
把视域提升至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荒漠化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
事实上,老牛基金会把环境保护列为主要公益方向已经近十年了,一直在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先后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西藏潘得巴协会、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尔森基金会等18家机构合作,开展了“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老牛冬奥碳汇林”、“中国绿公司年会‘碳中和’”、“老牛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中国湿地保护”、“老牛湿地保护•珠峰自然保护区”及“清华大学老牛环境基金”等28个项目,公益支出近4.25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牛基金会以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贡献力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老牛基金会做环保,不是单兵突进,而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第一重视人才培养,如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老牛环境基金”培养国际前沿的环境人才;第二重视生态效益,如所开展的内蒙古与四川生态项目、中国湿地项目都是对我国环境有战略意义的规划项目,又如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老牛生态恢复与保护专项基金”也是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第三重视撬动国际资源到中国落地,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合作项目,与亨利·保尔森基金会的合作项目,都是公益慈善领域引进国际资源的典型案例。
文化教育——查漏补缺
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关乎13亿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关乎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文化教育事业,面临着一连串“时代考题”: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命运?高效创新能力能否全面提升,厚植创新驱动根基?中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时代赋予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几年来,老牛基金会一直将文化教育作为主要公益方向之一,尽我所能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方案:在儿童早期教育、学校建设、专项培训、设立奖助学金、贫困助学等方面,与中国儿童中心、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呼和浩特市政府等59家机构合作,开展了“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建设”、“老牛生命学堂”、“白求恩奖学基金”、普洱地震灾后重建宣德村“根生博爱小学”并设立“根生博爱奖助学金”、支持西藏大学设立“老牛英才奖助学金”、与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老牛·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等73个项目,累计公益支出近4.38亿元,直接受益学校684所,受益人数超过100万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而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第1,老牛基金会把目光瞄向了0到7岁幼儿的早期教育。国内义务教育体系比较成熟,但早期教育体系发展不足,而早期教育事关一个人的一生,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老牛基金会在六年前就开始捐建儿童探索博物馆,与中国儿童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一起来研究和拓展这方面的事业。先后开展了北京馆、内蒙馆(呼和浩特馆),包括在建的香港馆(9月份开)、上海馆等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该项目。
第2,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老牛基金会看到了国内师资上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偏远地区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力量偏低;二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在上岗前训练不全面。为此,老牛基金会除在西藏开展教育项目外,还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在和林格尔县捐建实验学校,形成了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教育体系,这在全国也是极少的,一方面解决了和林格尔新区及其周边孩子暂时的上学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为师范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老师提供了独特、全面的实训基地。
做好公益事业的关键是要抓住补缺性和前瞻性。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但由于教育发展的一些不平衡和不充分,中国教育尚有多处“漏洞”和“缺口”,这些“漏洞”和“缺口”不补上,“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作就难以完成。老牛基金会的投入意义及价值即在于此。
行业推动——坚持“四行”
慈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因此,新时代下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对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慈善事业中的一份子,老牛基金会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立志做母式基金会,坚持在“四行”即行业立法、行业人才、行业交流、行业孵化上有所作为,推动公益慈善行业良性发展。
在行业立法方面,老牛基金会支持北京大学成立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进行立法研究;设立“北京大学8115基金”,资助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捐资1000万元支持设立了中国首家公益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此后老牛基金会每年捐资300万元支持其公益慈善研究工作),这些项目都推进了立法研究,《慈善法》的出台,这些研究机构也是功不可没的。在人才培养方面,老牛基金会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香港“NPO培训中心”,举办公益行业人才及社会企业家培训;开展“慈善千人计划—老牛学院”,已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直接培养慈善组织中高层管理者160名,参与老牛学院沙龙活动375人;发起成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促进中国与国际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升公益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公益慈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慈善事业改革创新。在行业交流方面,支持“全球华人慈善行动”、发起创立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在行业孵化方面,做母式基金会,就帮助了许多初创的基金会,例如发起成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为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捐赠“创始基金”等。在行业推动领域,累计与49家机构合作,开展了57个项目,公益支出近2.93亿元。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老牛基金会推动下的慈善事业,在新时代下,到处都呈现了发展的蓬勃生机。
扶贫救灾——重在“授之以渔”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他要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同年举行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脱贫攻坚进行全面决策部署。
“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而中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因灾致贫占贫困人口20%,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易反复的因素之一。
社会组织,既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又是精准扶贫的参与者,还是爱心传递的推动者。老牛基金会认识到扶贫救灾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贫困地区灾后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
在扶贫救灾领域,老牛基金会积极行动,先后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托尼·布莱尔非洲治理促进会(AGI)等60家机构合作,开展了“老牛贫困白内障患者救治(看得见)”、“老牛贫困聋儿救助(听得见)”、“老牛阳光助行(站起来)”、“老牛桥(过得去)”、“老牛贫困母亲救助”以及“老牛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73个公益项目,公益支出近2.04亿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老牛基金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中来,为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社会力量。
在扶贫救灾领域,老牛基金会着眼的不仅仅是解决困难,重点是提高他们的人生质量。如通过复明手术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失聪的孩子重听天籁,通过安装假肢让下肢残障人士重新站起来,通过震后救助让“三孤人群”(孤儿,孤残,孤老)恢复信心,这些都是“投入一点,改变一生”的人生项目。
“老牛贫困母亲救助”就是一个“授人以渔”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由老牛基金会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开展,第一阶段自2012年开始分五期执行,老牛基金会每期捐赠100万元,地方财政等额配套,向新疆、内蒙古两地的贫困母亲提供“公益小额无息贷款”,通过选择“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养殖、种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劳动致富的目标,把原来的“输血式扶贫”变成了“造血式扶贫”,避免了再次返贫。目前,项目第二阶段陆续启动,已累计在新疆和内蒙古设立了11个项目点,救助贫困母亲696人,还荣获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项目奖。
老牛基金会地域支出结构图
在老牛基金会谱写的这曲“四重奏”中,还包括自2013年起,老牛基金会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尼泊尔等国家开展了涵盖教育助学、艺术研究与交流、慈善文化交流、气候变化、地震救援等多个领域开展的14个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老牛基金会虽然在这些国际项目上的投入仅占总项目支出的3.4%(见上图),但是仍然取得了极大的慈善效应。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在撬动国际资源落地中国慈善上,老牛基金会无疑就是那个“阿基米德”。(善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