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社会工作榜样人物丨雷锋志愿服务队:64岁志愿天团编织人间暖廊
从社区服务的细微之处,到公益项目的策划执行;从弱势群体的关怀扶持,到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解,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广阔土地中,总有一群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爱与奉献点亮希望之光。这些平凡而又伟
从社区服务的细微之处,到公益项目的策划执行;从弱势群体的关怀扶持,到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解,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广阔土地中,总有一群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爱与奉献点亮希望之光。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个体,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专业精神和满腔热情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星辰在线共同推出《长沙社会工作榜样人物》专题报道,旨在通过这些真实感人、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社会工作者的卓越风采,传递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星辰在线4月18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贺亚玲)
在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湘雅二医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戴着小红帽,披着红马甲,精神抖擞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医院中。就医指引、交通劝导、帮助就医群众……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做好。他们就是“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已吸引了200余名志愿者加入,累计接待群众6万余人,被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60余次。2022年,“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荣获湖南省最美志愿服务项目及全市“五老”参与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成为长沙城市文明窗口的一面旗帜。
一抹“志愿红”温暖“求医路”
(“医路相伴”雷锋志愿者护送患者出院。)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占地面积290余亩,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患者就诊。医院坐落在长沙老城区,路线较为复杂,求医过程中患者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现实需求,2019年4月,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南元宫片区及医院周边设立志愿服务站,打造“医路相伴”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站按辖区内七个社区进行分片,组成了七个服务分队,每个队安排一名队长统筹工作,组建了一支35名专职志愿者团队。服务队由街道离退休干部党员牵头,众多“五老”志愿者组成,队员平均年龄64岁。
从早上7时30分到晚上6时,“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站365天全天候安排志愿者值班。他们当中有退休教师、民警、医生,大家每日坚持轮流在医院周边驻守值班,风雨无阻。
在成立之初,项目部就明确“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十二项服务清单:停车引导、药店引导、就医咨询指引、文明劝导、公共卫生间引导、住宿引导、便利店引导、理发店引导、银行引导、用餐引导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让这支队伍更准确地把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
一片“志愿心”点亮“服务线”
(“医路相伴”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
“我家儿子不见了,能帮助我们找一下吗?”今年1月15日,识字里社区雷锋志愿队队长刘中英和队员在巡逻时遇到一对慌张的夫妻,一问才知道,夫妻俩从株洲攸县带14岁的儿子来看病,抵达医院附近时与儿子走失了。志愿者在安抚好夫妻俩崩溃的情绪后,立即兵分几路前去寻找,最终在丁字路口找到小孩,并将其带到服务站。
事后,志愿者了解到孩子出现不说话、不理人的症状,便马上带他们到医院六楼精神儿科,请求医生帮忙加挂一个号。直到陪同家长将孩子送到医生面前,志愿者才悄然离开,而这样的情形在服务站已成为日常。面对群众的夸赞,他们拍一拍胸前的红马甲,骄傲地说道:“我是一名志愿者。”
“去哪里挂号?”“洗手间怎么走?”“体检报告要去哪里拿?”……面对大家各种各样的问题,志愿者们都能对答如流,帮助市民们在手机上操作、引导患者、群众去科室就诊、体检。围绕小小的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每天的爱心步数轻松上万。
成立之初,志愿服务站只有一个简单搭建的棚子,而现在这支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其中最庞大的要数“卫哥”何小卫的队伍。今年67岁的何小卫,自2018年退休后,便开始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之中,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我的团队现在有40人,大家都抢着要排班,我还经常劝大家,志愿服务要开展,正常生活也要进行。”据了解,何小卫有凝聚人心的一套管理方法。所有进入服务队的成员,都会喜提一套“入伍”仪式,当天值班的志愿者列队欢迎,并由“卫哥”送上志愿者服务包,包括衣服、帽子、手套、口罩等,并拍视频留念。“仪式感会让人感觉更加神圣,更有参与感和责任感。”
一颗“志愿火”点燃“文明灯”
(“医路相伴”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留言记录。以上图片均由 星辰全媒体记者 张寅宇 摄)
“早上七点就开门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服务站的服务真的很热心,很周到,给我们温暖如家的感觉。”……来自求助者信息登记簿的信息,让人看后感觉既暖心又感动。
这样的记簿现今已经累积了16本,志愿者们把这些叫作“雷锋日记”。这日记里,是省内外患者及其家属,奔赴数百乃至上千里路来湘雅二医院求医时,被一群长沙人温暖的故事。
“大家都说人生有两段旅程,退休就是第二段旅程的开始,我只是开启了一段自己选择的旅程。”这是志愿者彭桦的真情实感。南元宫社区服务队队长葛志强铿锵有力地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便退休也要努力发挥余热,将热情灌注到志愿服务工作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他们的记忆里,来志愿服务站“上班”,用长沙“塑普”为患者们服务是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从最初的35人,到如今的200余名志愿者;从星星之火,到燃至全街道的燎原之势,他们宛如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这片土地,将温暖与希望撒播在人们心间。成述英、何小卫、葛志强、彭桦……他们或许只是平凡的个体,但他们每一次无声却有力的行动,让平凡的善举显得熠熠生辉,也用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长途跋涉,而是一群人的薪火相传”的新时代雷锋精神。
https://news.changsha.cn/xctt/html/110187/20250418/19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