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淳安县探索“五个一”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新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通过推行一个社区(村)、一个社会工作室、一个专业社工、一个服务项目、一个专业督导的五个一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条独具淳安特色的

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通过推行“一个社区(村)、一个社会工作室、一个专业社工、一个服务项目、一个专业督导”的“五个一”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条独具淳安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之路。

完善机制

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完善社会工作政策机制。将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纳入该县“十二五”人才规划,共成立专业社工机构39家、社区(村)社会工作室185个,培养社会工作骨干600余人,有5位社工师分别获得“浙江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杭州市最美社工”等荣誉称号。规范了全县社工的招考、审核、报备程序,在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和大学生“村官”时,面向社会工作人才推出一定数量的招考岗位。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开发推进人才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试行)》,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全县人才培养表彰体系,培育领军人才领衔的大师工作室2个。

探索社工岗位设置机制。在民政系统率先推出一定比例的社工岗位,现已在儿童福利院、婚姻登记处、养老服务中心等下属事业单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10 个,聘任社工师4人。分类推进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逐步推进部门内设机构向注册登记发展。在社区推行“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确保每个社会工作室至少有2名专职社工和4名志愿者。

落实社工待遇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社会保险等政策,对取得全国助理级、中级社工师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1300元、2200 元的一次性补助,社区社工给予200元/月、400元/月的职称补贴,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专职工作者,其工资待遇参照社区社工待遇标准执行。

增能提质

培育社会工作专业化力量

培育专业社工机构。建立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24个乡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孵化+培育”的方式,对初创期的社工机构提供前期孵化、能力建设、发展指导等关键性支持。目前县级平台有江滨社区爱满工作室、淳安县康民综合服务中心、淳安县社会工作者协会等11家专业社工机构入驻,三年来共向省市民政部门推荐优秀案例8篇、创建社区品牌服务9个。

壮大专业社工队伍。实施“免费提供培训、补助车旅费、奖励考试合格者”的培养激励机制,发动群团组织、乡镇事业干部、村干部等参加社工师考试。近三年,全县共有38人通过全国社工师考试,通过率达35% 以上,目前全县共有社工师(含助理)57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水平显著增强。

培养督导领军人才。探索实施“一社区一社会工作督导”工程,近三年,共选派社区、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领域的7名专业社工师,参加了省市社会工作督导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为载体、资深社会工作师为骨干的社会工作本土督导队伍。

拓展领域

打造社会工作品牌化项目

精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拓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领域,并严格按照“申报-初审-评审-签订合同-实施服务-中期评估-终期审计”的流程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016年共在卫计、青少年、婚姻家庭、医疗、教育、司法以及民政工作各领域投入资金50余万元,开展个案工作251 个、小组工作 33个、社区活动 25 次,累计服务社区居民1.2万余人次。

孵化三社公益创投项目。开展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公益创投活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柔性化的服务。三年来共实施三社公益创投和社区服务业项目48个,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服务范围包括帮困服务、助老服务、助残服务、居民融合以及其他公益服务五大类和十小类对象,并将服务网络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探索医疗教育试点项目。将社会工作向教育、医疗、卫计等领域拓展,探索构建“一医院一社工、一学校一社工”的专业领域服务项目,今年已分别在卫计、教育系统开展了“2+2”社工服务项目(2所公办医院和2所民办医院)和“3+3”社工服务项目(3所普通中小学和3所教育培训学校)。首批10家单位填补了该县两个领域专业社会工作的空白,试点学校和医院结合各自实际,以留守学生关爱、单亲子女关爱、心理障碍学生帮扶、特殊儿童康复等为项目服务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与服务,受益人数达900余人,成功打造了青溪杏林工作室、千鹤四点半课堂、成人外语绿茵学吧等一大批社会工作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编辑:hcf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