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自掏腰包建场馆,12年免费教孩子 摔跤爷爷“办学”记(微光)

白鹤江(中)在指导小学员摔跤技巧。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日暮时分,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南沟头村的一处院落里,训练声此起彼伏。人群中,教练白鹤江正向一群孩子传授摔跤技巧。一招一式,他手把手教学。夕阳余晖洒满

白鹤江(中)在指导小学员摔跤技巧。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日暮时分,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南沟头村的一处院落里,训练声此起彼伏。人群中,教练白鹤江正向一群孩子传授摔跤技巧。一招一式,他手把手教学。夕阳余晖洒满院子,孩子们小脸练得红扑扑的,汗水不断淌下。

“要想在赛场上赢得漂亮,平时就得勤学苦练,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白鹤江说。

虽然已69岁,但白鹤江身形矫健,声音洪亮。他出身于摔跤世家,自小习武,对中式摔跤有深厚的感情。2013年,57岁的他决定重拾自己的“老把式”,建武馆、当教练,免费教孩子们摔跤。

南沟头村这处院落就是白鹤江的摔跤馆,有6亩土操场,还有300多平方米的铁皮房。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蛙跳、甩杠铃片、翻轮胎等训练;在铁皮房内,进行摔跤演练。

这里的训练器材与众不同,十分“接地气”。白鹤江介绍,其中一些是他用传统农具改造而成,“你看,这是‘砘子’,有20斤、25斤、35斤等不同重量,原本是农田里压土用的老物件,现在给孩子们练力量用。”

尽管训练环境简陋,但白鹤江和孩子们却拼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12年来,这里先后走出3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孩子们在各类赛事中摘得200多枚奖牌。

好成绩为摔跤馆带来名气,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白鹤江愈发忙碌。但他依然坚持初衷,在招生时不设限制,“谁都可以来学,大门常年敞开,不收费。”

12年间,有上千名孩子在这家摔跤馆学习过,白鹤江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摔跤爷爷”。周一到周五的晚6点半至8点,周六日以及节假日都有相应训练。“所有成绩,都是这么一点点苦练出来的,没有捷径。”白鹤江说,孩子们也在风雨无阻的训练中有所成长,曾经的“娇气包”变得坚强,经常犯懒的“小胖墩”懂得了坚持与拼搏的可贵。

如今,年近古稀的白鹤江仍活跃在摔跤馆内,并无“退休”计划。一些朋友不解:这岁数了,这么辛苦图个啥?这份坚持背后,是白鹤江的中式摔跤梦。

前些年,白鹤江的子女陆续成家立业,他有了更多时间专注于中式摔跤。2013年,他拿出十几万元,把村里一处废旧厂房改造成摔跤馆,开始招生训练。多年来,白鹤江带着孩子们训练,去各地参加比赛,身体虽累,但心里高兴。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他在摔跤馆专门放置了一排小课桌,方便提前到的孩子做作业。夏天,怕孩子们中暑,他还会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西瓜、冷饮,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关心小学员们。

在白鹤江的指导与关爱下,孩子们进步飞速:11岁女孩刘辰滢,训练不到2年,已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5枚奖牌;18岁的郭宇航是“大师兄”,如今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计划报考体育院校……多年来,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摔跤小将。

“无论孩子们以后是否成为专业运动员,我都希望他们勇于追求梦想、敢于拼搏。”白鹤江说,“既要学会如何摔倒别人,更要学会自己摔倒了如何站起来。”

https://gy.youth.cn/gywz/202504/t20250415_15943477.htm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