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西部计划志愿者赵芷晴:为藏区孩子打开兴趣之门

赵芷晴,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3年8月-2024年7月,在西藏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作为2023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2023年7月,赵芷晴从重庆来到西藏。尽管入藏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赵芷晴,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3年8月-2024年7月,在西藏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作为2023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2023年7月,赵芷晴从重庆来到西藏。尽管入藏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现实条件给了她一记下马威:头痛欲裂、呼吸艰难、鼻腔充血,血氧浓度不足平原的80%,批改作业时笔尖甚至会因缺氧而颤抖。

赵芷晴所支教的学校是一所新建不久的高中。听说学校需要英语老师,她主动请缨,给高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上英语课。刚接手时,年级组长特地找到她说:班上八成以上的学生26个字母都很难写完整,三门语言的压力让这些原本就基础薄弱的孩子们难以喜欢学习英语。

于是,赵芷晴每天寻找最适合学生基础的练习题和知识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为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她搜集了不少与英语相关的趣味视频,给孩子们播放。通过反复摸索尝试,三个班的孩子开始渐渐对英语感兴趣。

赵芷晴(右)与学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

江央郎措是高二5班的英语课代表,上课时经常被赵芷晴鼓励回答问题。

“有一天她拿着一束自己包的花和一封信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是送给我的礼物。”赵芷晴回忆说。接过礼物后,江央郎措却突然哭了起来,哽咽地说:“老师,你总是在班上夸我,我从没想到会有老师这样在意我。”

志愿服务期间,赵芷晴与支教团同伴开始了一场教育的“在地化革命”。在昂曲河岸,地理课化作对河流形态的实地观察;藏戏《格萨尔王》被改编为双语剧本,历史课成为汉藏文化交融的舞台;“推广普通话”“人工智能”“民俗建筑”等一系列“云端课堂”,让好奇的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专家课堂的魅力。

藏汉两族的交融,让课本上的文字长出血肉,汉语从“捆住舌头的绳子”变成了“打开世界的钥匙”——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通过朗诵情景剧刻入骨髓,而《传奇》的歌唱声与转经筒的嗡鸣共振出奇妙的和谐。

如今,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来到西藏,一茬又一茬的援藏工作者前赴后继,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新时代“援藏精神”的时代赞歌,他们以青春丈量海拔,让沉默的雪山终成托举文明的高地。

https://gy.youth.cn/gywz/202504/t20250410_15934467.htm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