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稀缺社工流失严重,女性社团组织如何良性发展?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必要的补位作用。湖南省常德市各类女性社团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该市社会管理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其发展现状如何,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必要的补位作用。湖南省常德市各类女性社团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该市社会管理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其发展现状如何,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常德市妇联近期开展了一项针对常德市女性社团的情况调研。
此次调研对象是与妇联的工作领域近似的部分社团,具体对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服务女性、儿童或家庭的社团,女性占全体成员半数以上的社团(以下简称女性社团)。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历史资料查阅和访谈三种方式进行。
根据常德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全市2017年在市本级注册的社会组织有517家,其中女性社团26家。此次调查共面向全市及各区县女性社团组织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调查了60个市级及区县女性社会组织,访谈了其中4个社会组织骨干。
社会组织从业者女性居多
调查显示,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向好。一是社会组织会员数量逐年上升。调查的60个社会组织中有32个实行会员制的组织,2016年个人会员为3894名,2017年增到9324名;其中非会员制的组织2016年有稳定成员仅141名,2017年增加到2925名。二是活动开展频繁。2016年以来,共开展活动2836次,平均每个社会组织每年开展活动23次。有72%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以每周2次及以上的频率参加社团活动。活动类别有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再就业、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三是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较为规范。有77%的机构有明确的文化理念,有成文的组织章程,有75%的机构由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有57%的机构日常决策由理事会等正式机构作出,另43%的机构日常决策由主要成员协商决定;有84%的机构有专门网站或微博微信;43%的机构内设了党组织。四是受访对象对社团预期乐观。有88%的受访对象认为社团工作被看好、被尊重;有33%的对象表示始终不会离开社会组织,而且他们表示即使是有机会再选择,也会选择社团工作。有50%的受访对象对社团发展充满信心,认为目前是社团发展的黄金期;另有50%虽然认为社会组织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但也对此有耐心。没有人对社团未来持负面看法。
常德市社会组织与国家组织互信度高。一是所有社团均有国家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其中,由民政主管的占35%,由妇联主管的占16%,由团委主管的占11%,其他由工商局、残联、科协、文体广新局、人社等部门主管的占38%。二是社会组织对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有较高的信任度。有77%的社会组织骨干愿意通过工青妇来参与本地公共事务管理——而这种方式也一直是我党传统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没有打破固有的参政模式。有5%的愿意通过社区参与公共管理;5%的愿意借助媒体影响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三是党和政府公信力在社会组织中很高。有33%的成员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完全相信,有67%的成员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比较相信;这一结论也被设计的其他问题佐证,负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6%来自新华网等官方网站。四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建立党组织。调查对象中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有43%。未来考虑建的有43%。五是与政府合作频繁。所调查的社会组织中有50%与政府合作过,有40%与妇联组织合作过,5%与党组织合作过,仅有5%想合作但未找到合适渠道。合作频率很高,上年度合作5次以上的有35%,合作3~5次的有21%。合作方式紧密,有52%的合作是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活动——这标志着,社会组织对国家组织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活动是认可的。
社会组织从业者女性居多。发起社会组织的骨干(负责人)有84%为女性,男性仅占16%。调研组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决定,相较男性,女性更具有奉献精神;也可能是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期待不同,女性从而可以涉足公益领域。
社工人员流失严重
调查同时发现,从业人员职业期待和现实回馈有差距。在受访人员看来,家人朋友和社会上的人都对这个领域的人很尊重、很看好他们的工作,这两个主要因素成为受访人员选择社会组织行业的动力。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在社会组织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都不太满意。有44%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收入一般,3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获得的社会福利一般。对经济收入非常满意的仅有5%。绝大部分市民不知道社会工作与法律、医学一样是一个专业,认为社工就是义工、志愿者,不需要酬劳。因专业不被尊重加之经济收入问题,常德市唯一一家专业的社工机构——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恒德社工人员流失严重,近两年有50%的社工专业人员辞职前往北上广或转行考公务员。
其次,社工人员的发展需求和现有资源有差距。一是专业人员稀缺、社会组织发展的智力支持不够。社团所承接的社会工作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对社团成员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而受访对象中,通过取得社会专业学历学位的从业人员仅占5%,考取资格证书的也仅占22%。另有73%的从业人员系通过在职培训和自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二是社团所能与群众所需不匹配。这也是专业人员稀缺而衍生的问题。现在该市社团提供的服务较为基础,主要集中在扶贫、帮困、助学。而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扶贫领域的投入加大,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极端贫困群体大为减少,社团以往的工作手段已无用武之地。群众所需走在了社团所能前面。三是资金保障不够。受访对象中有27%的机构经费来源于政府经费;有23%的来源于企业赞助;有23%的来源于会费收入;有18%来源于社会募捐;没有一家社团能够争取到国内外基金会支持。企业赞助和社会募捐款项都有不确定性,故社团的持续发展没有持续的资金保障。有66%的受访对象表示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够,并希望政府能提供项目经费。
此外,社团内部管理与现代组织要求有差距。公正透明是社团的生命线,一旦与公益挂钩的社团有任何丑闻,对其打击将是覆没性、致命性的。这也对社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常德市部分社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没有清晰账目、没有公示、没有监管,影响了社团进一步做大做强。
建议:提供机制保障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为社团发展构建友好环境。主要面向党委政府部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众作好宣传。通过社团活动成果展、策划案、项目计划书、过往项目的效益评估等,争取党政部门和企业对社团在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成双方合作。争取社会专业和社团活动在公众知晓度、接受度上的提升。
启动专业建设,为社团发展给予智力支撑。尽快在该市高校启动社工专业建设,新增社会工作专业,注重招收本地学生,逐渐培养出一批愿意扎根本土、服务本土的专业人才,为本地社团持续发展给予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注重制度规范,为社团发展提供机制保障。逐步推动建立合理的社团工作人员薪酬制度、建立社团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等,建立政府定期投入机制、社会管理事务项目外包机制等,通过既给支持,又加压力,使社团组织良性运作,不断发展壮大。